大公国际边评级边收咨询费遭史上最严厉罚单
2018-08-21 10:10:22
  • 0
  • 0
  • 0
  • 0

作者: 编辑:号外财经 来源: 号外财经网 

《号外财经》文/米莱

  上个周末整个金融圈都因一条消息炸锅了。证监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两部门联手向国内老牌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国际”)开出罚单,暂停其证券评级业务和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公开资料显示,大公国际为全牌照评级公司。《号外财经》在大公国际官网上看到,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唯一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认定的全部评级资质,公司从成立开始已为30个省市自治区、70多个行业超过万家企业进行了信用评级,债权融资总额度超过万亿。

  评级咨询一言堂 多个问题遭罚

  8月17日,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北京证监局联合中国证券业协会对大公国际展开专项调查,发现一,大公国际及其关联公司公章混用,内部管理混乱。二是为多家发行人评级的同时还展开咨询业务,并且收取高额费用,有违独立原则。三是部分高管人员和评审委员会委员资质不合要求。四是个别评级项目底稿资料缺失,模型计算存在数据遗漏等。

  (截图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

  交易商协会的调查原因为:2017年11月—2018年3月,大公国际在为相关发行人提供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业务,并收取高额费用。同时在交易商协会业务调查和自律调查工作展开过程中,大公国际提供的相关材料存在虚假表述和不实信息。

  从两家处罚的内容来看,大公国际在向相关发行人“提供评级服务的同时又提供咨询服务并收取高额费用”是关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号外财经》表示,在债权发行过程中,评级高低直接关系到发债成本。加上今年债市环境严峻,多家企业发债遇阻,评级更是关乎到企业能否成功发债。而目前评级业务一单的收费在20——25万之间,跟踪评级则在5元/单,而咨询服务则可以收取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服务费,对评级机构来说无法忽略这块蛋糕。他还表示,“一手咨询,一手评级在业内已是惯例。不只大公国际一家,只是规模大小有所不同”。而在2周前,圈内就流传了大公国际将被监管的消息,当时传闻中还涉及了另一家市场份额不小的评级公司。

  评级行业迎监管风暴 行业洗牌在即

  其实此次大公国际并非评级机构的首次被罚。早在2006年,上海远东资信评估公司因福禧债券违约事件被央行暂停评级业务。2017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曾经因为评级公司“对重要风险因素关注不足,评级报告质量有待提高”等原因,对国内主要的五家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资信、上海新世纪和东方金诚)提出点名批评。同时对东方金诚和大公国际分别出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行为,被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给予通报批评处分,并责令全面整改。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大对评级机构乱象的整顿力度。6月,证监会、央行和交易商协会三大监管部门首次联合开展2018年度证券评级机构常规现场检查相关工作。7月底,交易商协会又开展了2018年信用评级机构业务市场化的评价工作。

  《号外财经》了解到,目前国内评级机构知名度较高的除大公国际之外,还有中诚信(穆迪持股49%)、联合资信(GIC持股49%)和新世纪。评级机构主要是靠信誉生存,但国内的评级机构往往独立性不够,认为干涉严重。有些评级机构更是客户要什么评级就给什么评级,这也是造成国内评级机构在国际上影响力不强的原因之一。

  此次大公国际遭遇重罚,业内人士均表示靠信誉吃饭的大公国际很有可能“凉凉”。WIND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今年8月17日国内债券市场共发生213起违约事件,其中有债项评级的事件有111起,而评级机构为大公评级的违约事件有13起。其中,2018年的债权违约数量有60起,超过了去年的综合,违约金额累计553亿。

  今年是债权市场风险暴露的高发年份,评级机构的专业判断成为债权投资者最看重的评判标准。此次大公国际暴露出的问题,涉及到信用危机,对其今后的业务开展影响巨大。WIND数据显示,大公国际目前参与评级的债券数量约2400只,占比16%。此次评价业务被暂停后,存续期业务如何操作,有业内人士指出,出现了这种情况,发行人可以终止与大公的合作,更换评级机构。业内认为大公这次被罚对行业影响深远,很有可能会导致评级行业的洗牌。目前大公国际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排在第四,业务暂停一年,基本上手头业务就会被其他评级机构瓜分,更有消息称从上周末开始就有评级机构开始进行宣传,并从大公国际挖人。

微信公众号:

号外财经(ID:haowaicaijing)

号外财经网 经网 http://www.haowaicaijing.com/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