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AI产业闭环:从算力基建到机器人落地,三大ETF构建高效投资组合
2025-10-30 11:29:54
  • 0
  • 0
  • 0
  • 0
   

     2025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板块轮动加剧,但在纷繁复杂的行情中,人工智能(AI)主线始终清晰且持续强化。近期,以光模块为代表的AI硬件方向再度走强,带动科技板块全面上行。

10月24日,科创芯片指数大涨5.59%,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上涨5.67%,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950点,创下近十年新高。受益于指数上涨,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159382)当日上涨5.7%,科创芯片ETF南方(588890)当日上涨5.52%,同为AI主题的机器人ETF南方(159258)亦稳步抬升,成为投资者捕捉科技红利的高效工具。(数据来源:wind)

这三只ETF不仅捕捉了本轮科技行情的β弹性,更因其精准布局AI产业链关键环节,成为投资者参与AI产业红利的高效工具。

一、算力基建领跑:光模块“易中天”引领AI硬件行情

本轮科技行情的核心驱动力,仍来自AI算力基础设施的持续高景气。其中,CPO(共封装光学)技术路径下的光模块龙头表现尤为突出。

10月24日,中际旭创单日大涨12.05%,股价刷新历史新高;新易盛、天孚通信分别上涨7.25%和6.46%,“易中天”组合市值再度突破万亿元,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数据来源:wind)

这一轮上涨的背后,是全球AI巨头对算力资源的战略性加码:OpenAI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1万亿美元建设“星际之门”(Stargate)数据中心,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算力供应商;

上海发布《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明确提出推动自主GPU、互联模块等核心部件规模化应用,加速国产算力生态建设。在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下,光模块作为数据中心内部高速互联的核心器件,正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159382)紧密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其前十大成分股中,“易中天”合计权重高达46.76%(数据来源:Wind,截至10月24日),具备极高的“含光量”。

该指数不仅重仓AI硬件龙头,还覆盖IT服务、软件开发、半导体、通信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前三大超配行业为传媒、计算机、电子,代表性成分股包括昆仑万维、同花顺、芒果超媒等,实现了对AI产业链“上游算力+下游应用”的双向覆盖。

国盛证券指出:在AI算力需求持续爆发的背景下,具备技术领先、客户优质、全球化产能布局的光模块企业,将长期受益于全球数据中心升级浪潮,盈利确定性高。

二、芯片:AI的“大脑”,半导体周期拐点显现

如果说光模块是AI的“血管”,那么芯片就是AI的“大脑”。随着全球AI训练与推理需求激增,高端逻辑芯片、HBM(高带宽内存)、先进封装等环节迎来爆发式增长。

近期,半导体产业出现多个积极信号:三星、美光等存储大厂宣布涨价,反映HBM需求强劲,下游补库意愿增强;存储价格作为半导体周期的先行指标,其回升预示行业景气度拐点已现;

OpenAI与AMD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共建6吉瓦GPU算力集群,涉及数十万片高端芯片采购,进一步拉动先进制程与封装需求。

在此背景下,科创芯片指数作为聚焦科创板硬科技企业的代表性指数,无疑是“高芯”指数。根据Wind申万三级行业划分,截至10月24日,科创芯片指数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数字芯片设计(50.3%)、半导体设备(17.3%)、集成电路制造(15.5%)、模拟芯片设计(6.8%)、半导体材料(4.2%),覆盖“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全产业链,具备完整的国产替代逻辑。

而科创芯片ETF南方(588890)作为该指数的挂钩产品,年内涨幅高达71.54%(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10.24),展现出显著的超额收益能力。

随着国产GPU、AI加速芯片、先进封装技术不断突破,科创芯片板块有望在“国产替代+AI需求”双重驱动下,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三、机器人:AI的“身体”,具身智能加速落地

当算力与芯片为AI提供“大脑”,机器人则成为AI技术落地的物理载体,即“具身智能”(Embodied AI)的核心体现。

近期,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多个里程碑事件:宇树科技宣布将于2025年10月至12月提交IPO申请,成为国内首家冲刺资本市场的高性能人形机器人企业;强脑科技(BriML)完成3000万美元Pre-B轮融资,聚焦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并推进智能仿生手、仿生腿等产品商业化。

这些进展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量产与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节点。

产业链层面,传感器、关节模组、控制器、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正在快速提升,国产供应链迎来历史性机遇。

机器人ETF南方(159258)紧密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系统布局机器人全产业链,覆盖 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本体制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应用场景。成分股涵盖埃斯顿、汇川技术、绿的谐波等龙头企业,实现了对机器人产业的全链条覆盖。

随着特斯拉Optimus、小米CyberOne、宇树H1等产品持续推进,叠加政策支持与资本加码,人形机器人有望在2025-2026年迎来量产拐点,成为AI落地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

四、构建AI投资闭环:三只ETF的协同配置逻辑

综合来看,科创芯片ETF南方(588890)、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南方(159382)、机器人ETF南方(159258),分别对应AI产业的三大核心环节:

三者共同构成了从基础设施 → 技术核心 → 应用落地的完整AI投资图谱,形成“算力+芯片+机器人”的闭环布局。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种通过ETF实现产业链级配置的方式,既能规避个股选择风险,又能充分分享AI产业的整体成长红利,是当前阶段参与科技行情的优选策略。场外投资者也可以通过以上三只ETF的联接基金:南方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联接C(021608)、南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联接C(024726)、南方中证机器人ETF发起联接C(020608),同样可以参与到AI产业的投资中来。

结语:AI不是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产业革命

人工智能已从技术构想,演变为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算力是基础,芯片是核心,机器人是终端。随着全球AI投入持续加码、国产技术不断突破、应用场景加速落地,AI产业链的盈利兑现正在逐步清晰。

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短期热点,不如立足产业趋势,通过专业工具,系统性布局AI核心资产。三只ETF,一条主线,一个未来。把握AI时代机遇,从构建你的科技投资组合开始。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

微信公众号:

电鳗财经(ID:dmkb58)

《电鳗快报》http://www.dmkb.net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